(相关资料图)
坝上薯农,张家口市2022年市级十大劳务品牌之一,依托“张北马铃薯”的品牌效应,借力发力,切切实实助推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坝上的5月,在张北马铃薯种薯产业示范园内,薯农操作着播种机械,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播种作业,一派繁忙景象。近几年,张北县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增强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园区、推行订单农业等一系列举措,打造了“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仓储、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叫响了“张北马铃薯”品牌,而依附这个全产业链条,“坝上薯农”应运而生。如今,张北马铃薯年产60万吨,辐射带动当地3万多马铃薯种植户增收,为2万多群众提供务工岗位,务工年均收入近2万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
张北通过规范化培育、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品牌化推广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坝上薯农品牌的发现培育、发展提升、壮大升级,使其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创业、助推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为切实促进坝上薯农致富增收,张北出台了《关于马铃薯种繁育扶贫的实施意见》《关于马铃薯产业链扶贫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当地薯业发展规模化,把农户紧紧吸附到集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仓储、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上,在各个环节受益增收。而规范化的产业链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种植、参与马铃薯相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张北县不断优化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以小二台镇、油篓沟镇等乡镇为中心建设马铃薯种薯产业示范园,2017-2020年集中打造小二台德胜村马铃薯微型薯繁种扶贫产业园区。以园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更多坝上薯农投入到此项产业当中,形成规模效应。
依托大农种业、翼德农业、坝源薯业、奇志种业、盛源薯业等种薯企业,全县大力发展马铃薯订单农业,推行“统种统销、统一服务”的订单种薯模式,吸引3000多户农民直接或间接从事马铃薯产业经营,年收入近1.5亿元,解决了农户“无技术、无信息、无门路、产销不对称”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建立园区学习培训室,定期对农户开展技术研讨交流,不断提升农户的种薯知识技能,使坝上薯农真正成为“新型农民”。
依托张北马铃薯种植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民务工”的劳务输出模式,乡村两级劳务输出合作社相关劳务输出达1000多人,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在马铃薯仓储环节,吸纳本县劳动力近1万人次,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在马铃薯加工环节,净菜、全粉、淀粉等加工用工450多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在机械加工等相关产业方面,如收获机、分选机、传输带制作等配套产业,吸纳劳动力近3000人。全县的涉薯产业蓬勃发展,通过马铃薯种植,进一步夯实了坝上薯农发家致富、乡村不断振兴的基础。
多年来,张北县积极探索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相融合的“母子”品牌战略,做强做响“张北马铃薯”品牌。而被评为河北省工商联“四好”商会的张北坝上马铃薯协会,充分发挥张北县马铃薯产业“主力军”的作用,吸附丰茂、大农、盛源、浩源、坝源、翼德等60多家马铃薯企业入会,使“张北马铃薯”品牌进一步发展壮大。而“张北马铃薯”也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区域品牌认证,并获得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品牌价值达17.54亿元,张北县也因此获得“中国马铃薯原原种之乡”、“中国北方马铃薯之乡”等称号。坝上薯农依托张北马铃薯品牌也越叫越响,未来张北将加强劳务协作对接、促进精准供需匹配,扩大相关岗位吸纳就业力度,切实发挥劳务品牌促进就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劳务品牌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使更多薯农受益增收。(河山新闻记者 王利军 通讯员 任丽婷)
编辑:郑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