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一种采用菱形联翼设计的“小型公务机”(翔龙改商务机)

观察网   2023-06-07 01:16:39

今天看新闻,CJ1000A已经挂飞(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011403),颇感欣慰。

想到今后运20也都改大酒桶(涡扇20),有些为涡扇18(D30-kp2的国产型号)的“使用场景”减少有些不甘,忽然有个脑洞,似乎可以增加涡扇18的新用户···

~~~


【资料图】

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搞中小型公务机/商务机(感觉可以开辟新的高端细分市场,与湾流飞机试比高)

卖点就是使用菱形联翼设计(而不是单纯的放大翔龙),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抗坠毁能力和抗颤振”以及更低的噪音(发动机挂点可以更加远离机身)。

以翔龙举例,除了特殊机翼结构,更因为它和著名的湾流g150在尺寸上较为接近,飞行指标上也较容易实现。

~~~

“翔龙”(左图)全长 14.3米,翼展 25米,机高 5.4米,据估计巡航速度最高为750千米/小时(单发),最大航程7000千米,升限20千米。

湾流g150(右图),尺寸大致为长度17.3米,翼展16.9米,高度5.9米,飞行性能也较接近(双发,最大航速能达到0.85马赫,最大航程2950海里,45000英尺高空)。

我的脑洞就是,在这种特殊菱形联翼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全新的中小型公务机/商务机,新飞机大致效果如图(第一行右1,第二行左1),

再多说一些,

就是利用菱形联翼设计结构在稳定性、抗坠毁能力和抗颤振方面的出色特性,以及可减小飞行阻力,增加航程的优点。

菱形机翼的综合性能可能不如单翼,但在私人商务机注重的噪音问题上能有出色表现(在菱形联翼下悬挂发动机,能尽可能远离机身)。

引用网友@肉末煎饼 的话:

客机用中单翼主要是为了翼吊发动机,机身装发动机现在商用没人要坐,ARJ21尾吊都一堆牢骚呢。本田有下单翼然后往上吊的,实际效果还是比翼下吊差。

商业飞机形成现在的构型都是有其原因的,737 50多年了就是不肯重新搞,因为大搞也搞不出花,钱花一堆,所以波音只想改改改改改。

全球鹰那样超长平直翼是无人机飞行经济性最好的翼型,但是制造难度大,成本高,所以中国用菱形翼或者双尾蝎那样的多机体结构,这样的构型就不需要制造超长平直翼,机翼不需要什么特殊设计特别材料,制造成本可以降低很多,

这里也说明了,菱形翼主要是为了满足降低成本和控制主尺寸,飞行性能还是普通单翼更好。

想到用涡扇18(d30)则是因为它装机直径最大不超过1.8m,很小,感觉比较适合中小型公务机装机。

这里用涡扇18(开发民用版?)能保证新机与其他世界主流中小型公务机尺寸相近,能最大程度上控制飞机的整备质量——

当然,如果有更合适的民推更好···

涡扇18(D-30KP-2)是一种涵道比不大的涡扇发动机,风扇直径最大只有1.5米,

和三代大推的无加力版的风扇直径相比大不了多少,而最大安装直径也在1.8米之内。

ps:

如此,一举两得,即扩展了涡扇18的客户,也获得“公务机”这一高净值商品的全新机种···

当然,结构上肯定有大幅度修改,但只要能充分利用我国在菱形联翼这一最大特色的技术能力,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