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资料图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刺客这一职业,在很早就已存在。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派出刺客刺杀目标人物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司马迁在《史记》中都专门编写了《刺客列传》。《刺客列传》也是最早为刺客编写的纪传体的史料,该传中虽然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五位刺客,但是一般将后四位并称“四大刺客”,因为这四人都秉持“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刺杀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财物,有令人敬仰的“侠”的精神。
在古代社会下,充斥着战争与硝烟,从炎黄大帝的争斗,到夏商周王朝的宏伟历史,再到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每一个朝代的更迭,以及政权的变换,都避免不了发生争斗。也是因为古代社会下战乱频发,成王败寇的局面下,失败者往往要忍受水深火热的生活。
为了自己国家的荣耀,百姓的安危,无数有志之士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展开了刺杀敌国之王的行动,正所谓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历史上每一位刺客,都留下了自己的名号,提到刺客之名,人们脑海中想到的就是荆轲,荆轲刺秦王以失败告终,他武功有多差?面对面却不能刺杀,史书告诉你原因。
在我国历史版图中,秦始皇的威名远扬,他统一了战乱频发的六国,之后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成为2000多年中第一位皇帝。也在中华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秦始皇是时代的开创者,他统一文字货币,修建了万里长城兵马俑和阿房宫等名胜古迹。
但大秦帝国仅仅只存在数十年,就被陈胜吴广起义军所推翻。在秦始皇突发疾病去世之后,秦二世登上了王位,但是胡亥早已打好算盘,在背后操控着秦朝发展。同时执行暴政让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最终秦始皇一手创建的帝王,就毁于胡亥之手。秦始皇幼年时期,便被送到赵国受尽了百般折磨后回到秦国,而他凭借着自身的能力,成为了秦国的君主。在嬴政的统治下,许多周边小国都被吞并领土被占领。
其中燕国与秦国就是死对头,因为秦国兵力强盛,夺下了无数燕国的领土,为了挽回这种局面,太子丹找到了荆轲。荆轲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刺客,其终日练武,有着过人的本领,身为燕国人荆轲下定决心,立下誓言斩杀嬴政。
在公元前二百二十七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太子丹带领众人为荆轲送行,同时高渐离也为荆轲击筑高歌。在高昂悲歌中,荆轲说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千古名句,世人皆知这次行动九死一生。但最终的结局世人皆知,嬴政用绕柱的方式,躲过了荆轲的刺杀,荆轲也死在了秦国宫中。
最终燕国也被秦始皇拿下,达成了六国统一的愿景,才出现了后世大一统的局面,才有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时代。
而秦王绕柱走也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故事,那么人们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荆轲的武功不高,导致刺杀行动的失败。要知道荆轲是战国时期内数一数二的高手,能够杀人于无形,而他之所以刺杀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其改变了刺杀的方式。
在《资治通鉴》中就给出了答案,荆轲被大秦侍卫抓住之后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荆轲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刺杀成功,主要原因是他想要生擒赢政,而不是直接将其刺杀而亡。
因为嬴政占领了诸多燕国的领土,荆轲在刺杀之前,早已做好了打算,他想利用嬴政来作为筹码,逼迫秦国归还燕国的领土。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回报太子丹对于自己的信任。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告诉了世人荆轲刺杀失败的原因。
荆轲在秦国大殿前,距离嬴政仅有几步之遥,对于一个武功高强的刺客,在五步之内取人性命如同探囊取物,同时在出发刺杀嬴政前,太子丹将一把带有致命毒液的匕首交给了荆轲,只要刺中嬴政,无论刺中部位是不是致命处,凭借着毒药的威力,足以让嬴政丧命。
最终荆轲还是改变了原先的计划,他不想直接杀死嬴政,希望用嬴政当做人质,但他也低估了生擒嬴政的难度。而荆轲之所以想要生擒嬴政,一方面是希望能够拿回自己国家失去的疆土,报答太子丹对于自己的恩情。
第二就是荆轲想要全身而退,一旦生擒嬴政,并且成功回到燕国内,他必定会成为六国公认的英雄,自己的名声就能大振。
结语:
荆轲刺秦王这个悲壮的故事流传至今,回顾历史长河之时,依然能够看到无数前人留下的伟大事迹,而在春秋战国乱世下,每一个国家都在为了自身发展殊死搏斗,君主们斗智斗勇,而麾下的大将们为国家出生入死。
荆轲刺杀嬴政,也是太子丹的无奈之举,但这个决定并不是正确的,太子丹想要让燕国日益壮大,最重要的就是广招贤才,清正廉洁。
参考文献:
《荆轲刺秦王》
《刺客列传》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