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 敖曼
(相关资料图)
敖曼,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生态农业研究与示范基地副主任,梨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吉林省保护性耕作专家组成员、吉林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主要从事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研发示范推广及玉米栽培育种工作,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研发团队核心骨干,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梨树示范区负责人。主持农业部、中科院及省级科研项目7项;授权农业技术及农机具相关国家专利8项,选育玉米新品种8个,发表研究论文10篇;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首届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并获得梨树县突出贡献专家,四平市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区域发展青年学者、吉林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工作者等称号。
(敖曼在梨树县泉眼沟村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手记 】
励精“土”治,让黑土地重新泛起油光
记者与敖曼约好采访的那一天,小雨一直下个不停。
驱车来到我们约好的地点,梨树县泉眼沟村——国家百万亩绿色玉米示范基地,敖曼还没到。早上气温很低,记者穿了两件长袖衫还是非常的冷。
十多分钟后,一辆吉C牌照的汽车停在路边,一位身着冲锋衣、牛仔裤、黑色带泥运动鞋的女人打着电话从车里走出来。听着她干脆利落的说话声,记者判断,她一定就是敖曼。
和记者打了招呼后,敖曼甩了甩自己鞋上的泥巴,不好意思的说:“抱歉,刚刚到其他示范田进行采样所以才迟到。”她说,前一天下午突然降雨,她们团队希望能尽快在雨前把实验田、示范田都种完,即使前一天刚刚工作到晚上11点,但是第二天早上不到5点大家也都自觉地到大田里工作。
“工作跟着农时走”,这可能就是农业科研人员的作息时间。可能耕作的农民忙了三季后还可以 “歇冬”,但是他们却是一年四季都在忙:春天育种出苗、夏天深松追肥、秋天土样分析、冬天推广示范为第二年做准备。作为领头人的敖曼,甚至一年里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大田里度过,更别提“五﹒一”、“十﹒一”等假期。仅疫情期间,她一年的足迹就会遍布二十多个县市,行程6万公里以上。留给家人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用敖曼自己的话来说,只有长期摸爬滚打在一线,才能找到科研方向、了解农民需求、解决科研攻关遇到的难题。
(敖曼了解示范田玉米产量)
(敖曼在敦化 示范田)
漂亮 的 高跟鞋、时髦 的服饰 以及白 白的皮肤 、披肩长发 , 可能 是每个女孩都 追求 向往的 。 但是做了科研工作后,这些就与敖曼无缘了。 说起刚毕业 第一次 来 到 梨树县 高 家实验 基地 时穿 的那双高跟长筒靴,敖曼自己也忍俊不禁, 怎么 都 忘不掉 那 双 被大田石子 儿 硌坏的高跟鞋 。从那 以后, 运动鞋 和休闲服就是她的标配 。(敖曼查看玉米长势)
2018 年敖曼与团队首次在梨树高家村示范田推出一种保护性耕作和增产增收结合到一起的新方式——条带耕作模式,它把传统的种田方式和保护性耕作的优势结合到了一起。 2021 年,这 种 条带耕作模式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并根据我省不同生态类型条件改良为“条带耕作模式和节水滴灌模式”相结合,抗旱保水、保墒效果及玉米抗倒伏和增产效果明显,更为东部山区和西部的风沙区百姓所接受。据了解,在舒兰市示范区,升级版 的 “梨树模式”已经在王忠诚合作社带领下整村推进,由原来 35 亩示范田发展到 300 多晌耕地。全省 3283 万亩耕地也“盖上棉被”, 变瘦、变硬、变薄了的黑土地逐渐恢复原貌。 敖曼的梦想很简单。她希望,老百姓能够认同科技对保护性耕作的作用,即使没有政府补贴,老百姓也能够自发地接受、 推广“用好黑土地、养好黑土地” 的理念,让黑土地能够持续、可循环地发展下去,让黑土地重新泛起油光。 可能 这就是她 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农业科研事业的初衷 ,也是 大批 默默无闻 的 “ 黑土卫士 ” 一直锲而不舍追求 的 目标 。(敖曼秋季查看示范田里玉米棒穗的大小)
新媒体及网络平台播出方式
“吉林之声”微信公众号(每周二,音频、图文)
“吉林之声”抖音号(抖音搜索:855496685)
吉林广播网“新闻综合广播”点播页面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图片来源: 文中图片由被访人提供
编辑:李晓姝、王浩懿
审核:怀楠
监制: 张永华 钟晓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